技术文章 » 通缩的警钟已经敲响 中国钢铁仍未摆脱困境
|
通缩的警钟已经敲响 中国钢铁仍未摆脱困境
|
天津俊迈钢铁贸易
|
于2016-01-25 16:12发表
|
阅读次数
|
1280次
|
|
美国QE退出,世界各国相继进入通缩。回顾金融危机之路,不免惊觉最后的大赢家仍然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于美国,全世界跟着遭殃。美联储在2008年开启第一轮QE后经济虽缓但不断复苏,如今依然了无生气的仍然是欧洲和日本,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也正在放缓,拉美地区问题严重。
在布里斯班11月16日结束的G20第九次峰会的主题是“增长、就业、抗风险”。所谓的“风险”就是指全球经济的通缩风险。尽管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此前放出风去,在澳大利亚迎接俄罗斯总统普京时,为了马航MH17客机在乌克兰东部被击落一事要给普京一个“抱摔”,然而这样戏剧性的一幕并没有发生。欧美领导人尽管纷纷趁机向俄罗斯总统施压,但也只能在会场外口水四溅,乌克兰危机并未列入这次峰会的正式议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通缩风险的严重性是压倒一切的。A53Gr.B无缝钢管
在缅甸内比都11月13日结束的东盟第25届峰会与往届峰会上热炒南海问题比较,可谓“风平浪静”。尽管菲律宾、越南及日本媒体事先都报道称,东盟峰会将发表涉南海问题的声明,但截止闭幕前,没有报道显示相关声明发布。而是中国总理李克强主动讲南海问题并提出“双规制”的解决方案。东盟峰会从时间上讲是接续北京APEC会议进行的,承接了“合作共赢”的会议精神。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前经济面临通缩风险之大。在权衡厉害后,一些挑事者抗衡者也只能选择合作或起码是现阶段只能选择合作了。
前不久结束的北京APEC会议产生的积极影响,正在一点点显现出来。这次会议中国是大赢家无可置疑,收获颇丰。其中,中国在本次APEC倡导的FTAAP(亚太自贸协定)重启谈判、联合战略研究及实施路线规划均获通过与支持是最具战略意义的胜利。一个基本的事实是,APEC目前占全世界人口的40%,也是全球贸易及产品交流最活跃的地区。APEC经济体比世界其他经济体增长速度要快。经济一体化趋势带来了更加自由的贸易体系,是持续促进这个体系背后的驱动力。而美国数年来聚焦于跨太平洋战略与伙伴关系协定(TPP)上,在TPP谈判里,有日本这样第三大经济体,也有越南等国,就是没有中国这第二大经济体,其目的之扼制意图路人皆知。一旦TPP谈判成功,中国每年出口损失将达到1000亿美元,而重启FTAPP将确保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优惠待遇。中国倡议启动FTAPP的建设令美国感受复杂,美国在此前一直是反对的。美国宣布TPP谈判是2008年,6年过去了,TPP谈判依然遥遥无期。美国担心重启FTAPP会阻碍美国完成TPP的谈判。他们事实上视FTAPP是TPP的竞争对手,而无法主导亚太区域的自贸协定自然令美国有焦虑。过去5年,中国则从第三大经济体跃升为第二大经济体,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当今之世界经济问题的解决中国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当风险来临之时,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的大国更是不可或缺的。
此次世界通货紧缩缘何而起?
作者于2011年4月1日曾于本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下一次世界通货紧缩如何开始》的文章。在文中断言:美国“一旦核心CPI超过2%”就会“结束量化宽松政策”,“这将导致美元强势上涨,引发危机,促使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引导世界各地美元回流美国”,“世界各地的股市、楼市、商品泡沫破裂”,“将使各国金融市场再次出现流动性紧缩,世界各国相继进入通货紧缩”。2014年10月29日美联储正式宣布10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正式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包括此前的市场预期至今,笔者的判断逐一在被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给予证明。美国QE退出,世界各国相继进入通缩。
回顾金融危机之路,不免惊觉最后的大赢家仍然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于美国,全世界跟着遭殃。美联储在2008年开启第一轮QE后经济虽缓但不断复苏,如今依然了无生气的仍然是欧洲和日本,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也正在放缓,拉美地区问题严重。
欧洲央行从今年6月起便下决心开启宽松大门,全面降息,启动担保债券购买计划,酝酿购买资产支持证券(ABS),企业债也被传将被收入囊中。然而欧元区仍在通缩阴霾中苦苦挣扎。火上浇油的是欧洲央行于今年9月推出的第一轮TLTRO(长期再融资操作)认购表现不佳,欧洲央行向255家银行发放了826亿欧元贷款,远低于市场2000亿欧元左右的普遍预期。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近期刚刚结束的欧洲银行压力测试结果良好,银行放贷意愿或将回升。
|
|